News
必看!解读全国首个《产业园区运营规范》
2025-05-26 发布者: 企生活集团 浏览次数: 45

《产业园区运营规范》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将于2025年6月1日实施。

 

背景:优秀产业园区仅占一成

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6801.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位居一线城市第一。深圳市经济能够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目标能够扎实推进,作为深圳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40年,产业园区曾在深圳的高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随着产业升级,深圳的产业重心经历了加工制造、模仿创新、自主生产创新、创新驱动的一系列转变,产业园区也必须从早期的生产制造型园区,发展升级为集生产、研发、办公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园区。

相关数据显示,深圳产业园区收录数量4420个,位居全国一线城市第一,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多数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产业布局和服务模式跟不上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0版本,主要满足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需求。相较之下,硬件标准、配套设施、数智管理和企业服务等都比较完善的产业园区,总体只占一成左右。

相关研究显示国内大部分产业园区运营存在侧重一般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单一、管理服务智慧化程度不高、支持企业创新及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园区运营现有痛点,共同制定了《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涵盖规划、服务、数智化等全链条管理体系,为破解传统产业园区运营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系统性指引。

 

解读:《产业园区运营规范》内容:九大章节,四大创新

《产业园区运营规范》共分为九大章节,包括产业园区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基础条件、运营服务、数智化、绿色低碳、内部评价与改进和第三方评估等内容,覆盖了全链条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全周期管理机制、精细化服务体系、强化绿色安全底线和引入智慧化赋能四大重要创新。

1、创新提出全周期管理机制

《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明确园区规划、建设、招商、运营、退出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与流程规范,强调“规划先行”与“动态评估”,确保园区发展与区域战略协同。

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上,产业园区应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应符合深圳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应根据园区定位,对园区管理、运营服务、品牌建设、促进区域发展的融合服务等开展可行性规划。同时,产业园区运营方应配备专业的管理和服务团队,并具备园区招商、企业服务、物业服务、产业规划、产业研究等相关运营管理经验和能力。

在现有产业园区的规划实践中,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例如,广东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将产业园区定位为"科技+旅游"综合体,打造华为欧洲小镇等网红地标,开发产业研学路线;又如广东深圳的企生活集团下设招商策划公司、资产运营公司、物业公司、产业研究院、品牌中心等,对企生活集团运营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企生活集团以"园区定位驱动服务内核"为核心策略,将所运营的67个产业园区分成产业办公型园区、工业物流园区、商写综合体园区三个产品线,针对不同业态的产业园区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促进园区所在区域的产业链更专业化、细分化,顺应深圳市整体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园区招商上要建立产业园区的招商团队,明确招商团队职责及明确任务指标;产业园区运营方宜建立宣传推广及招商服务智慧化平台及必要的配套设施、资源和扶持政策等,吸引深圳市鼓励和支持的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入驻。在当今时代下,宜多渠道、多方式接触并招引拟入园企业,包括不限于招商路演、品牌推广、线上、下运营活动等多种项目推介活动。

在招商实践中,以下产业园区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例如浙江龙港高端机械设备智造园拓展多元招商平台,主动对接各地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院校平台,通过外出参展、内部布展等方式开展招商,成功引入了7家优质企业,进一步丰富了园区的产业结构;企生活集团的招商策划公司通过内部自研的招商大数据平台及多元化的招商渠道,招引龙头企业入驻,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资本、品牌等优势,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聚集。

在产业园区运营服务上,产业园区运营方应制定运营服务的总体发展目标,以提升园区竞争力为宗旨,以企业培养、人才培育、安全生产、客户满意度及经营创收、品牌打造等作为综合考核指标。产业园区运营方应根据政策要求、企业需求以及新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要求,持续完善并改进运营服务体系

2、创新构建精细化服务体系

《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构建覆盖企业入驻、孵化培育、金融支持、人才引育等维度的服务体系,提出“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产业园区运营方宜定期收集园区企业需求,根据具体需求,组织资源,开展供需对接。如围绕企业市场营销需求,开展市场资源对接活动;围绕企业金融需求,开展金融资源对接活动等,助力园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持续稳定经营。

在产业园区运营过程中,企生活集团在构建服务体系的实践中,与《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所倡导的理念与要求保持着高度契合,企生活集团的企服平台结合企业类型,以入园企业需求为核心,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针对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和龙头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如:企生活集团定制政策申报、技术落地、金融服务对接、法务政策对接、管理咨询及日常办公需求等服务包,覆盖企业从孵化到壮大的全流程,助力企业实现持续经营。

《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提出产业园区运营方宜促进产学研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促进技术转移和转化;围绕企业需求,协助企业提升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等工作能力,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还提到产业园区运营方宜协助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加强企业行业内外、海内海外品牌影响力,助力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传播及推广,例如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展览展会、借助园区平台提供品牌宣传及品牌赋能服务。

3、创新强化绿色安全底线

《产业园区运营规范》高度重视产业园区的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消防设施与器材配备、特种设备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与值班巡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及工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安全相关的具体要求。

在绿色低碳方面,《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提出产业园区运营方应配置符合GB 17167的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对高能耗设备实施重点监管,制定各类设备设施的经济运营方案并低碳运维。重点用能单位计量数据应实现在线采集,并与深圳市建筑能耗管理信息平台或系统进行联网

《产业园区运营规范》还提到,产业园区运营方应保障园区前期投入的低碳、环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更新改造时,应在园区公共区域照明、电梯、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电气设施采用节能设备或节能控制措施,降低能耗;产业园区运营方应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列入园区管理的日常工作,并设专人管理;产业园区运营方应对园区企业进行不定期的低碳、绿色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将碳排放监测、资源循环利用纳入环保条款,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产业园区在绿色低碳做得比较好的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已累计拥有天津市级绿色工厂78家,初步实现区域绿色制造聚集示范效应,促进产业向低碳化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碳排放强度低至0.357吨/万元,用水效率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州开发区,园区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聚集了52家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和超40家氢能企业;深圳企生活1970科技小镇,被评为中国产业运营优秀项目、深圳市投资推广重点园区。企生活1970科技小镇以2.0的容积率设计,打造低碳物理空间、生态氧吧、立体绿化外墙等,绿化覆盖率高达30%,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园区。

4、创新引入智慧化赋能

《产业园区运营规范》鼓励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能耗监控、安防预警、服务响应等环节的数字化升级。

在“信息化”方面,《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提出产业园区运营方宜根据园区的发展规划、运营管理、企业服务等方面需求,建立智慧管理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同时利用智慧管理平台收集各类运营数据,监控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及园区运营状态,提高运营效能。

在“数字化”方面,《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提出产业园区运营方一方面要做好数据分析与应用,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产业园区运营方宜构建客户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技术,挖掘客户行为模式和偏好,持续优化服务;另一方面要做好数据共享与保护,如为个人或企业按规定提供统一开放的通用数据访问接口,实现园区企业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同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

目前,智慧园区运营实践比较好的园区有:海宁半导体产业园,其核心举措是打造“1个园区大脑+1个数字大屏+N个拓展应用”的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化实现“一企一档”数字化管理;企生活宝山时代大厦,其核心举措是通过“AI数字化运营中心+招商大数据系统”,构建生态社区、创新产业、智慧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产办生态社区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提高招商效率和精准度。

在“数智应用”方面,《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提出产业园区运营方宜搭建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创新应用场景,如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光储超充车网互动、国产操作系统应用等,将园区打造为试验场、测试场,为企业、行业提供产品展示和测试,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先行先试创造条件,推动创新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落地。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产业园区运营规范》为新时代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企生活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产办资产运营商,旗下运营的67个项目将以《产业园区运营规范》为指引,加快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深化数智化转型,培育创新生态等,赋能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FOLLOW US FOR MORE INFORMATION
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更多信息。